中国雕塑艺术史——现代雕塑
双击自动滚屏,单击停止
发表时间:2014/5/4 12:37:26   浏览人数:4008 人

     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,在文化艺术上也进行了革新。清代后期,传统雕塑已然没落,只有民间小型雕塑还有一定生命力,却构不成主流。辛亥革命后直到今天,西式雕塑很快发展起来,并占据了雕塑艺术的主流位置。20世纪,“为社会,为人生”成为中国艺术的主导潮流,雕塑也随之远离了宗教内容,转而以现实生活为主要题材。它的发展和流变,更是与社会背景、世事变迁紧密相关,雕塑创作有着明显的时代烙印。

    与古代雕塑不同,现代雕塑家在中国的20世纪雕塑史上占有重要位置。刘开渠、滑田友、王临乙……这些早已为人们所熟悉的艺术大师,早年均留学欧美学习雕塑,回国后从事创作的同时还投身教育,培养了一代又一代雕塑家。他们与其弟子不仅留下了具有代表意义的优秀作品,还为新中国的雕塑教育体系的确立作出了贡献。改革开放以来,雕塑的总体面貌越来越趋向多样化,更多的作品体现了雕塑家的个性特征,创作者的思想已成为影响雕塑艺术最重要的因素。
    20世纪初,以泥人张、面人汤、无锡泥人等为代表的传统雕塑在民间还比较活跃。随着时代的变迁,到今天都已衰微,有的失传,有的则融入以西式雕塑为主流的大潮中。然而传统雕塑的某些观念、技法和风格,仍对中国现代雕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我们完全可以说,20世纪中国雕塑的主体面貌,仍是东西艺术交融的产物。
    作为一种独立的欣赏品,“室内雕塑”是针对室外环境雕塑而言的。解放以前,这类作品不多。由于战乱保留下来的就更少,它们多体现出西方风格或早期东西方风格相融合的面貌。解放以后,雕塑艺术家表现出旺盛的创作热情。20世纪五六十年代,在“为工农兵大众服务”、“古为今用”、“推陈出新”方针的指引下,他们深入生活,在西式手法的基础上积极吸收民族传统,完成了一批优秀的现实主义雕塑,代表作品有《艰苦岁月》、《广岛被炸十年祭》、《收租院》组雕等。80年代以来,人们思想解放,在创作内容、风格、材质等方面都有新的突破,涌现出一批用象征、写意等手法创作的非现实主义作品,中国的雕塑面貌日益丰富多彩。80年代末至90年代,越来越多的雕塑家受到西方当代艺术的影响。他们大多具备良好的基本功,并敢于突破传统模式,大胆引入新的材料与表现手法。作品具有很强的观赏性,成为当代新兴艺术的一部分。
分享信息到:
  • 南京新空间雕塑园林艺术有限公司 电话:025-83338777 苏ICP备06003125号
  • COPYRIGHT 1998-2010 NEWSPACE SCULPTURE LANDSCAPE ART CO,LTD. ALL RIGHTSRESERVED. TECHNICAL SUPPORT:MARTDEE